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002001.cn
邮 箱:admin@aa.com
北京青年湖公园内,宝藏孩子们冒雨进行旧物交易。园捡谭思静/摄
9月7日,拾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低估降雨改变了许多人的出行计划,但北京市青年湖公园却人头攒动,宝藏格外热闹,园捡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旧物集市——“被低估的拾被‘宝藏’小物”青年湖公园第11届儿童闲置用品交换活动,主要的低估参与者是公园周边小学的学生。
降雨并未影响孩子们的宝藏好心情,雨棚搭建好之前,园捡为了防止物品被地上的拾被雨水泡湿,孩子们将雨伞倒过来作为置物架,低估他们对于金钱是宝藏没什么概念的,这里更像是园捡一个交换心爱之物的集市。旧书、拾被小卡、各式小盆栽、各类文具、一元一次可以体验的火漆印章、洞洞盲盒……
家住青年湖公园附近的李梓涵把自己看过的旧书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全部卖出,“这些书都是我看过的,放在家里也没用,不如拿出来让书本继续‘漂流’。”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的学生马艺朗,把自己收集的整整一本卡册卖给了另一个小摊主,虽然妈妈在旁边大喊“亏了亏了”,但依旧挡不住孩子们开心。
马艺朗的妈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几年,只要青年湖公园举办旧物集市,我都会带孩子来参加。一是想逐渐培养他了解金钱的基本用途和价值,二是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分享,我觉得这很难得。每次参加活动我们都玩得很开心。”
青年湖公园管理处主任李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年湖公园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多年来持续举办以绿色、低碳、环保为理念的儿童闲置物品交易活动。“我们希望为孩子们在公园里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感知社会生活,培养爱心和责任心。活动在加强公园、学校以及周边居民沟通联系的同时,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
这样有趣、有益的活动在青年湖公园不止这一项。马艺朗的妈妈告诉记者,多年来,她和孩子花了大把的时间待在公园。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每个阶段在公园做的事情也都不同。
马艺朗还小的时候,妈妈会带他来公园玩耍,“这里的水上乐园开了30年,是伴随很多人长大的项目”;再长大些,他们来公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生长,做自然观察笔记,“秋天我们会来公园收集掉落的树叶,做叶画。”马艺朗妈妈说。如今,已经上小学五年级的马艺朗开始跟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周末在公园进行文明游园宣讲,提醒游客不要攀折树枝、不随地吐痰、不踩草坪,“志愿服务可以兑换成自然教育课程。”马艺朗告诉记者。
马艺朗说:“公园一直陪伴着我,是我跟大自然的链接,也是我在自然里的一个家。”
社会学家项飙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鼓励城市中的人们重建“附近”。他说,“附近”既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和周遭环境发生的具体实在的联系。重建“附近”就是要和现在的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让它成为一种动力和资源。“‘附近’不是一个社会的宏观理论,它要发展的是一个‘生活的人类学’,要讲的是你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家庭阳台、绿色居家、生活美学、花艺茶艺,在家里、在公园、在城市的角落创造一方小天地,去感受和观察生命的生长和变化。
2024年年初,国家林草局授予北京“全域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随着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的序幕徐徐拉开,“突出首都特色,建设生态文化风景廊道”,成为“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园作为服务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态体系之一,对于打通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的“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们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公园创建‘花园城市’不可或缺的一步。”李静说,“青年湖公园以现有绿地和开放空间作为交换活动的场所,普及园艺科普知识,丰富孩子们对自然的了解,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每一个小小的公益活动,都能温暖他人的心灵,也能丰富自己的世界,让心中盛开属于自己的花朵,传递幸福的芬芳。”
在青年湖公园各类公益活动的影响下,马艺朗对自然愈发感兴趣,从小学二年级,他便开始在家中阳台种植花花草草,小苗如何培土、浇水、除虫,“每一步里都隐藏着自然界的大学问”。年初,马艺朗所在的校园以班级为单位搞起了种植箱,孩子们投票选择种植哪种植物,马艺朗所在的班级最终选择了生菜。在收获的季节,不少班级开启了种植分享大会。
最近,听说青年湖公园推出小林长制度,马艺朗和同学们也跃跃欲试。
“小林长制度是青年湖公园结合公园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利用公园周边学校多的条件,与学校合作,让小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公园管护中的一项活动。”李静介绍说,不仅是小林长制度,自创建“花园城市”启动以来,青年湖公园深挖属地资源,搭建平台,推进“家—公园”“社区—公园”“周边单位—公园”联动,努力推动“花园城市”建设的落地。“我们依托公园植物优势,以花卉养护知识讲解、全民义务植树、游人志愿者团队等多种线下活动形式,结合征文、绘画、短视频等方式,做好‘花园城市’建设的线上传播,吸引全年龄段的居民参与到公园建设与管理中,引导游人树立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宣教公园‘共建、共享、共养’理念,吸引居民参与到‘花园城市’建设中,营造‘人人是园丁’的社会氛围。”
在旧物集市接近尾声时,李静告诉记者:“在我理想中,公园与人是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关系。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健康、社交、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而人们参与活动和对环境的爱护,则让公园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